青年榜样 | 建投“新青年”跑出创新“加速度”——记河北天然气冯文奇先进事迹
冯文奇,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加入河北天然气公司,先后担任设备工程师、运行保障部副经理。多年来,他创新进取、勇挑重担,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河北省科技成果和软件著作权,连续6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连续4年被评为新天系统优秀员工,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被评为集团系统先进工作者和集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勇担重任,做智能化建设的推进者
近几年,河北天然气生产逐步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转型。为尽快推进公司生产智能化进程,冯文奇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信息化、智能化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先进技术,尝试通过先试点再推广的模式,将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于公司生产实际。
作为项目现场负责人,他参与实施了调控中心及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刚接到这个任务,团队所有成员都感觉压力很大,既要瞄准“国内一流”的要求,又要赶在冬供前完成项目,推算起来只有8个月的时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勇担重任,明确“时间表”,经过不知多少个昼夜的研讨,确定了以在线仿真系统为基础的项目方案。随后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同行业公司交流,选定了刚刚进入国内市场的公司作为合作方。虽然软件在国外已应用多年,但在国内还并不成熟。这是一个大胆选择,也是一个创新的应用。瞄准目标后他紧盯工期,制定“施工图”,严把技术关,最终在冬供前完成了调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三个中心软硬件的建设,打造出了行业内首屈一指的长输管道调控和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结束后,他又组织团队积极总结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同时荣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及省级创新成果奖。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他努力寻求破解难题的“钥匙”,用一次次的突破和创新催生公司发展新动能。
2022年,为积极落实集团关于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方案,他组织天然气分子公司开展工程和技改项目科技创新点挖掘。在《基于北斗精准服务的燃气泄漏检测装置的开发与应用》等科技项目实施中,他带领团队探索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公司管网特点,最终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第四代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开发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系统并融合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系统,对泄漏点实现精准定位,并抓取泄漏区域的影像信息,大大提升泄漏隐患发现及处置效率,为公司燃气管网泄漏检测和评估又添一件“利器”。
同时,为加快公司管网数字化进程,一方面推进GIS移动端高效数据采集系统推广应用,解决低压庭院管网数据采集难的问题,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另一方面组织分子公司编制数据采集计划,梳理解决各分子公司信息采集的难点,并通过调度会每月进行督办,多措并举推进城燃GIS数据采集,全年共完成4600多公里城燃低压管网数据采集。设备设施及管网基础信息的完善为公司生产智能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公司于2022年荣获了“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标杆”等荣誉称号。
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冯文奇已遥遥领先。作为第一发明人,他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参与实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获得14项软件著作权,其中8项软件著作权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科技成果。
筑牢防线,做天然气管网的守护者
2021年初疫情封控期间,管道巡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如何让管道处于监控状态成了当时线路管理的一个难点。他及时转变线路管理思路,了解到铁塔公司已与林业、农业等部门合作在野外布设了大量摄像头,如果可以协调利用,难点将不攻而破。但当时整个石家庄地区处于封控状态,无法到铁塔公司进行直接对接。他多方打听、积极协调,终于与省铁塔公司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和对接,省铁塔公司最终同意天然气公司借用在藁城区、正定县、长安区以及南宫市等高风险管控地区配置的40多个视频监控点,协助做好了疫情期间长输线路管理工作。同年,他负责推进《基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移动视频监控多场景应用》项目实施及应用,解决线路高后果区、大用户撬装以及施工重点地段等多场景视频有效监控难的问题。项目在试点应用期间,大用户撬装试点成功检测到撬装出现燃气泄漏,有效避免了燃气事故的发生。该项工作也被评为了新天2021年度亮点工作。
“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冯文奇立足岗位勤思善学,敢想敢为,敢闯敢试,用一个个创新成果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源泉,让自己的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