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涨价或“靴子落地”

  尽管去年有“气荒”的倒逼,坊间盛传的天然气价改方案依然未能落地。近日,市场关于时点的推测再度风生水起。有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启动涨价的难点在于牵动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利益博弈,不得不涨的原因则是“计划色彩”的定价模式对供需形成的恶性循环。按照预期,未来5年中国的天然气价平均年增长将达8%-10%,也就是说,5年后天然气价格将上涨6成。

  “涨价以后,上游和中游企业将获益,下游企业则因成本上升而利润受损。”国元证券能源分析师周海鸥对记者表示,从事气田开发的上游企业,如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巨头将直接受益,在未来国内城市燃气价格体系理顺的前提下,各地从事燃气的中游企业也可能获益或影响较小,而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等行业利润将被侵蚀,包括尿素、甲醇、二甲醚等产品。

  记者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获得的一份调查也显示,在对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国民经济承受度研究中发现,化工领域行业的承受力最差,包括化肥制造业、化学原料制造业等,其次是以天然气为工业燃料的玻璃制品业、陶瓷制品业等,再次是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调查预计,2010年天然气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点,行业成本利润率将下降0.01—0.03个百分点,而如果上涨一倍,上述化企的利润率将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

  尽管业界普遍对化企的前景看淡,但一些产能较大的化工企业却反而表现得比较淡定。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一位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涨价后,主要是一些能耗高的小化肥企业将遭到淘汰。

  某地物价局市场研究所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最大提价幅度每千立方米100元计算,生产每吨尿素一般耗气800—900立方米,每吨尿素生产成本将增加80-90元。 “而目前气头尿素企业在各类尿素生产企业中是效益最好的,这点负担完全可以消化。 ”业内还有匿名观点认为,由于尿素产品是国家定价,企业不可能擅自向农民、种植户提价,所以加强内部管理,做好节能降耗的工作就成为企业的自发需要。

  “势在必改”的决心

  政府在走“平衡木”时最终抱定了“势在必改”的决心。国泰君安分析师许斌认为,天然气国内外巨大的价差是一个原因。

  根据发改委 “国内天然气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原则,上海市的天然气国内外价差至少达756元,“而这还只是零售价,出厂价的价差无疑更大。 ”据悉,近年石油、液化气、煤炭等能源价格均呈上涨势头,天然气价格明显低于其它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国家发改委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当前中国石油与天然气价格之比为1∶0.24,国际市场为1∶0.6。

  目前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仍沿用计划经济的定价模式,价格不能真实反映成本。有研究人士表示,这一垄断经营和政府管制的价格体系,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美国搞低价的时候,天然气连续10年不够用,每年缺气的直接损失就有上百亿美元,但放开之后,气量马上就充足起来。此外,对农民等弱势群体进行补贴也被看作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中的必然一环。

(本文摘自: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