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改:渐近尾声的博弈 

 

  继去年12月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改革之后,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再次成为近期业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大量进口天然气的进入,业界对于天然气价改的呼声也开始强烈起来。近日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完成向三大石油公司的意见征询,天然气价改具体方案最快或于今年年底出炉。而对于坊间较为关注的价改方案,有关专家透露称,可能采取成本加权平均的定价办法,同时按照热值当量参考可替代能源价格波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即将公布的天然气价改中,如何平衡厂家、消费者等各方利益或成为本轮价改的最大难题。

  改革呼声渐高

  随着近期天然气价格的走高,业界对于天然气价改的呼声再度浮出水面。

  近日,一则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引起坊间的热议。2日,《华尔街日报》援引一名行业知情人士的话语称,我国政府正在考虑一项天然气价格改革提议,根据该提议天然气出厂价可能被上调20% -30%。

  而随着近期有关价改传闻的传播,业界对于天然气价改的呼声也日渐升温。据了解,国内的天然气资源本身较为匮乏,对于进口天然气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据专家测算,到2010年天然气在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1998年的2.1%增加到6%,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0%。保守估计,届时中国市场的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达到300亿和800亿立方米之巨。“随着进口天然气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厂家对于天然气调价的呼声也开始逐渐增加。”淄博一熟悉该行业的人士告诉本报,目前而言,因国内一直实行的低价政策,导致多数进口天然气的价格远高于国内的价格,加大了部分天然气企业的成本压力。

  此外,据卓创资讯分析师吕霄飞介绍,目前,国内天然气开采工程建设成本太高,特别是近些年都增加了脱硫这样的装置,也都是坊间有关天然气价改呼声的原因之一。

  不过,就在此前几日,市场有传闻称,因经济回稳尚不巩固,官方担心价改或加大消费者负担。对此,中石油、中海油等天然气进口企业提出异议称,天然气价改若推延,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财务负担。

  方案备受关注

  虽然,截至本报截稿时,国务院并未有新的消息公布,但业内人士多表示,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事在必行,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或将出炉。

  对于官方而言,本轮天然气价改也寄托了其部分希望。据业内人士介绍,借本轮天然气价改之际,官方可以改掉一些此前并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因为天然气自上游的处理厂直到下游的燃气公司最后到终端用户,其调整时间和接收并不是同步的,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管道输送价格包含损耗费,也就是说上下游都不能额外收取资源损耗费用。”吕霄飞表示。

  而随着价改传闻的升温,各界对天然气新的定价机制也抱有极大的关注。据有关专家透露,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或采取成本加权平均的定价办法,同时按照热值当量参考可替代能源价格波动,参照对象可能为价格市场化的原油或液化石油气。

  国内有媒体报道称,成本加权平均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在进口气和国产气的管道连接点实行加权平均的到区门站价格,进口气价格和国产气出厂价格根据其供气量和管输路径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管道连接点的综合门站价,而门站销售价格根据不同来源进口气价格和国产气出厂价格、来气点到基准点的管输费和进气量加权平均确定。“因为进口天然气的价格远高于国内现行价格,所以价改后涨价将成为必然。”淄博有人士如此评价价改方案。虽然价改方案仍未公布,但此前的迹象也表明,涨价将成为此后天然气行业的主旋律。此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了关于中石化川气东送价格上调的申请,管道出厂价格是1.408元/立方米,比之前上涨了100%以上。

  各方利益均衡

  虽然,按照目前趋势,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将成必然。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均衡天然气产业链上的各方利益也成为坊间关注的焦点。

  自去年传出天然气定价机制将要改革后,各种改革方案也都相继传出。不过,直到今日,官方也并未公布有关价改的权威消息。但是,唯一肯定的是,涨价必将成为此番价改的主基调。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天然气价改也成必然,但此番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改革所涉及的利益群体复杂,如何协调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利益也成为改革方案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形成了倒挂之势,随着天然气进口量越来越大,国内天然气产业链上的部分利益主体也迫切要求与海外天然气源口岸价格进行对接,以维护自身利益。“像部分天然气的进口商,就因为成本的压力迫切要求涨价。”淄博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不过,虽然天然气供应商呼吁涨价的声音渐高,但涨价势必影响到部分消费者的利益。本报了解到,目前国内的662个城市中,已有200多个建设了天然气管网,涉及的消费者高达亿万之多。若天然气涨价,或大幅增加上述使用天然气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可以说,在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成定局之时,新方案如何均衡各方利益将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不过,随着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纷纷进军天然气产业,天然气价格的透明度也将加大。

(本文摘自:凤凰网)